南怀瑾故里游记
2024-12-08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第二觉知,主要是说明多欲与少欲的利弊,常常修持少欲,身心就可以自在。‘多欲为苦’:欲是指贪欲和欲望。苦是指痛苦。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叫欲界,每一个众生都有贪欲心,所贪的对象有男女欲、眷属欲、占有欲、享受欲、自体欲等等很多的欲望,因此说是多欲。由于我们的欲望太多了,无穷无尽,如得不到满足,就会感觉得十分痛苦。我们的欲望,可分为世间欲和出世间欲二种,如现在大家都来发心学佛、修菩萨行,这也是一种欲;菩萨发愿度尽一切众生,希望将来成就佛道,也是一种欲,这是出世间的,而且是希望能够获得究竟常乐的清净欲。至于世间的欲望,就是希求世间的一切物欲、私欲。不论大人或小孩,所有的众生,都有很多的欲望,都是希望得到快乐,纵然是短暂的快乐,也是迷恋不舍,可是,所谓乐极生悲,到头来还是痛苦的,这就是世间欲。春秋战国时期的荀子说︰‘欲而不得必争,争必乱。’荀子认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大家都有欲望,只是轻和重的不同。由于各人都有自己的欲望,要是不能达到目的,必然会产生你争我夺的结果,往往会引起大乱,世界为什么会发生战争,就是由欲望产生的。从荀子的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知道欲的害处了。《法华经》也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世间的一切痛苦从何而来?追究它根本的原因,就是贪欲心。《圆觉经》中说︰‘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所有的众生,从很久很久以来,就有各式各样的贪欲、恩爱,因这些染污的贪爱,才使我们感受生死轮回的痛苦。以上所引证的,说明了贪欲是很不好的,为人生带来了很多痛苦,所以说‘多欲为苦’。佛经中常提到的欲望有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对修道来说,这五欲是地狱的五条根。1、财︰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世界上的人,每天忙忙忙碌碌为著生活奔波,都希望多赚一点钱,甚至有些人为了赚钱,往往不顾身体,日夜忙碌而害病丢掉生命,因此说是‘人为财死’。讲到财,就会使人生起贪心,我们看看‘贪’字的写法,上面是今天的今字,下面是一个贝字,贝是宝贝,古代的钱和现在的硬币钱是不一样的,是以宝贝当作钱来使用。因此,如一个人时时刻刻、心心念念都想著钱的话,就是贪心了,所以贪字的来源,是为了钱。再看‘钱’的写法,一边是金,一边是两个戈,戈就是武器,为了争钱,就不惜动武斗争,发生流血事件。因此,我们每天的新闻媒体,可以看到好多的凶杀案、抢劫案,都是因钱而发生的。再看一个‘贫’困的贫字,也是为了宝贝这些东西,大家相争,分来分去,分完了,结果一贫如洗,成为穷光蛋。最近有一条新闻报导,有个房地产老板自杀,他的资金连断了,房屋盖好了没有人要,借来的钱还不了,银行又不能贷款,走投无路只好选择自杀!据说他一生的心血都付之流水,一切希望化为乌有,只好走上自杀的绝路。因此,佛陀告诉我们,不要把钱看得太重,要是我们太富有了,这钱也不一定是我们的,钱财是五家共有。一、遇到大水灾,一下子会把我们所有的财产都淹没了。二、一场大火,也会把我们整个家都烧光了。三、盗贼来偷你家的钱。四、恶王,要没收你的财产,本来你是个大富翁,一下子变成穷光蛋。五、家里出了一个败家子,你辛辛苦苦储蓄下来的钱,自己舍不得用,败家子把你家的钱,一转眼间全部被他花光。试想,钱财真的属于我们的吗?因此,佛说钱财是五家共有的!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要不要钱?当然要,为了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钱;只是说,我们应当善于以佛法来运用钱财,乐善好施,多行慈济,才不会为钱财所累,也才不会变成守财奴。2、色︰一般是指红黄蓝白黑等颜色,或者是长短方圆种种的形色,但是这里专门是指男女之间的爱欲和情欲之色。俗语说︰‘色字头上一把刀。’我们看看色字的写法,上面是刀,动了刀就要流血。因此,谈到色,经常会发生血案的。我们看新闻报纸,每天都有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如前不久的新闻报道,一个女大学生失踪被害亊件,都与好色之徒有关。还有一个女子,不知是因为丈夫有了外遇,为发泄心中的怨恨,居然把丈夫害死。看了这些报道,可以说︰‘十条命案九为奸。’真是‘万恶淫为首’,世间上的坏事实在太多了,但是研究起来,淫欲之色算是第一。3、名︰就是名誉。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出名,有一个好的名声,一个人有好名的心理,还是好的,有时为了满足好名的欲望,会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有句话说︰‘争名者于朝。’古时候的人,希望有好的荣誉,有崇高的地位,就要努力读书,考上状元可以做大官。因此,一般爱名的人,都是在朝廷之中争夺,官做得越大,声望越高,所以名和官,好像是双胞胎一样,二者是分不开的。4、食︰就是饮食。与生存有关,所谓人生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都是和吃有关系的,食在人生当中,是很重要的。前面说到‘人为财死’,接著还有一句︰‘鸟为食亡。’不但是人要吃饭,飞禽走兽也不能不吃的。鸟儿在天空飞翔,是很自由自在的,但为什么会被人抓住呢?就是为了吃而自投罗网。深山里面的猛兽,你要抓它根本抓不到,必须用食物引诱它投入陷阱,才能把它捉捕到,这就是为食而死亡啊!《楞严经》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一切众生,所以能够活在世界上,就是依靠饮食维持生命。本来我们吃饭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只要能够把肚皮填饱就好了,但是人类特别重视饮食之道,为了满足口欲,不知花了多少金钱,也费尽了多少的心思在饮食上别出心裁,为了口欲的享受,不知有多少的生命葬送在他的肚子里。
在《佛遗教经》中,佛告诫我们︰‘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佛说:你们这些出家人(包括所有的居士),吃饭的时候,应当了解,饮食是为了活命,要把它当作吃药一样的,既然是服药,对于食品的好坏,不可以存著喜恶之心,别因为今天的菜煮得很可口,我就多吃一点;要是菜不合我的口胃,就不想吃它了。饮食,必须定量,才合乎佛陀的教训。明代的愿云禅师有一首偈说︰千百年来碗里羹,怨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这偈的意思是︰世界上到处发生战争,是由于人类的杀业太重招来的,这和我们每天所吃的东西有关系,看看,从古代到现在,一般吃荤的人,他碗里面的羹汤,都是生命,这些生命,都充满了怨气,像大海那样的深广,永远不能平息。你现在为了吃,杀生害命,将来这些生命转世的时候,也要吃你的。如果你要知道,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些刀兵的劫难,只要听听在半夜时,屠宰场里面杀猪宰牛的凄惨声音,就可以体会到了,这些被害的动物,将来都会找上门来和你算帐,因此佛教提倡素食,以慈悲心来保护其他的生命。5、睡︰睡觉,也是一种欲望,依照社会一般的说法,每天起居三八制,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睡觉八小时。但是有的人总是喜欢睡懒觉,晚上很早就躺下呼呼大睡,天大亮了还赖在床上不起来,就是爱睡懒觉。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弟子名叫阿那律,他喜欢睡懒觉,每当佛讲经的时候,他总是打瞌睡,佛很严厉地呵斥他︰哎!你为什么这样,一天到晚就是睡觉,正像螺蛳蚌蛤这一类的,整天把头缩在里面睡觉,你不如跟它一样,索性睡大觉吧!这样一睡就是一千年,连佛的名字你都听不到,对修持有什么好处呢?阿那律听了佛的教训,感到非常的惭愧,于是精进修行,七日七夜不睡觉,结果把眼睛都修瞎了。佛陀就很慈悲地教他修‘金刚乐见照明三昧’。之后,他证得了天眼通,成为佛陀十大弟子中‘天眼第一’的尊者。讲到多欲,我们学佛的人,特别要注意五欲的祸患,所谓‘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假使我们不以智慧面对五欲的话,处处被五欲的境界所迷,等于是种下了地狱之因,将来地狱就有我们的一分,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不能不谨慎呀!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多欲不能得到满足的话,就会产生种种的痛苦,其中的生死最使人苦不堪言。佛教是讲因果的,一个人死了,并不就算完了,它还会随业流转再出生的,如现在做人,好好修持,将来还可以做人,也有希望生到天上去;如现生多行不善,将来可能堕入地狱,或者做畜牲、或做其他恶道的众生。所以,生死之间,来来去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从来没有停止过的。这样的生死相续,真是令人感到非常的疲倦、劳碌,非常的痛苦。为什么众生会生死流转呢?都是从贪欲而生起的,反过来说,我们要是没有贪欲心,修戒定慧的话,将来就能够从六道轮回之中了生脱死。
‘少欲无为,身心自在’,我们现在都是凡夫,要一下子都没有什么欲望,那是办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逐渐把欲望降低,不再向外造作恶业,外无所作为,内无所追求,不打妄想,自然而然的,我们的身体、心理,都会得到自在。我们如能够离开生老病死,是身自在;如能够摆脱生住异灭,叫做心自在。古人说︰‘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们对外境,对一切事物,假使能够知足,不存贪心,内心就会感到很快乐、这是知足常乐。做人假使希望品德高尚,不让人家看不起,最重要的是无求,能够做到无求的,品德自然高超物外,受人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