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故里游记
2024-12-08
现在讲到六凡法界中的“三善道”《三字经》上说:
曰天道、曰人道、曰修罗,乐事少。
“天”是自在义或自然义。“天道”的众生,宫殿随身,他的衣、食自然,不由娘胎而自然化生,他们的身高、寿长,都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一个环境好的人,我们喊他为“天之娇子”,就是这样来的。
佛经里将我们居住的地球,列为南瞻部洲,南洲而外,还有东胜身洲、西牛贺洲、北俱芦洲。四洲之中,有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须弥山高度的半腰四面,为护世四王天的住处。须弥山之顶,是忉利天,为帝释天。帝释,就是民间所说的玉皇大帝。在古人的笔记中,往往把玉帝看作对读书人的功名、寿命,有进退增减的权力。“忉利”,译成中文为“三十三”,须弥山的顶部是一片大平原,四方各有八天,帝释居中为天主,所以叫三十三天。这两重天,名叫地居天。忉利天的上面则为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这四天名为空居天。结合了空居、地居之六天,统名欲界,他们都有男女的情欲,只是比人间轻微一些,他们也有拥抱、或握手、或相视而笑,就算是完成了情欲的事情。
再向上说,就是色界四禅天。四禅天中的初禅有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有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三禅有三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则有九天:福生天、福爱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无色界四天: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处天。合计三界一共有二十八天。欲界诸天,因天上环境太好,耽着逸乐。忉利天主帝释,往往在善法堂说法,警诫他们的天众,使他们知道苦、空、无常、无我。而色界天众,在下界必须修行四无量心和四种禅定的梵行,才能往生色界。所以,色界又称十八梵天。同时,第四禅天中有无想天,是外道天,他们修无想定,仅仅是灭去了六识中的想心,但是定力消失,还是要堕落的。无烦天以上的五重天,合名为“五净居天”。因为是修小乘行门的圣者,他们断尽欲界思惑,证三果阿那含,既不再来欲界受生,又未能如阿罗汉而超越三界,所以,就在这五重天修行。
至于无色界四天的天众,必须修四重空定。的确,穷空不归,近于消极自了,但是,他们又自以为是得大般涅槃,实际上还是要堕落的。所以,佛说:“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以非非想天的寿命,有八万大劫。寿命是非常长的。他们这些天人过去生中都是修福和修禅定所得的果报,所以报生天上,寿命到了还是要堕落的。
《三字经》讲六道众生中的人道众生说:“曰人道”:是指人道的“人”类,依佛学上的解释是:人者忍也。因为人类有三苦、八苦,种种意想不到的苦恼,人的寿命不等,短的几岁或十几岁,或几十岁就死了,长的活到一百岁身体照样健康。人类虽有种种苦,而我们却能安心的忍受而不求出离,都是人类的特点。我们世界上有三种人,一、黑种人、二、白种人、三、黄种人。人的品类、思想,贫富,智愚,身体健康状况也是极其复杂的,各不相同。人有忠贞清白的,也有奸巧欺诈的,有善良的,也有罪恶的,有以强凌弱,在这个世界,人与人斗,国与国争,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人都有手机、电脑,互联网,信息灵通,世界成为地球村,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强盛的国家,无时不在作武器的竞赛,来保持自己的的优势,这就是人类为求生存之道的心理了。
“曰修罗”:完整的名字叫“阿修罗”,玄奘法师译为“阿素落”,然而,皆是音译。中文则为“非天”,或者“无德”。因为修罗道众生在修因的时候,多带瞋恚而行布施,所以果报上有如天之福,而无天众的德行,而且爱与帝释天斗争。
还有,佛经上往往将六道众生缩为五道,那便是:将阿修罗道,归并到地狱以外的四道里去了。如《楞严经》上说:“从卵而生,鬼趣所摄;从胎而出,人趣所摄;因变化有,天趣所摄;因湿气有,畜生所摄。”这里的,“道”与“趣”两个字,是同一种意义。“道”是区划的意思;就善恶两途的众生,以上、中、下三品为标准,划分为六道,这是就众生的生处来说的。“趣”,有一定的方向,而赶快奔趣的意思。众生,为善恶的业力之所迫使,趋生他道,时刻也不容许停留,所以名趣。
“乐事少”:是佛经上形容佛菩萨境界的庄严,常常以“有如梵天”来表达。那么,天上的环境之优美,天众们生活之美满,加上身有光明,不须日月,有神境通,可以飞行自在,而且色界天众,宫殿可以随身,他们的愉快,不是我们这五浊恶世的苦恼众生可以想象得到,而人间任何人工的建筑物和自然界的风景区,无法与天上相媲美。
但是,《经律异相》卷二上说:“有一忉利天众,寿命将尽的时候,有七种坏的征兆发生。哪七种呢?第一,头顶上的光没有了;第二,华冠上的鲜花萎谢了;第三,面孔上的光泽减退了;第四,天衣上忽然有了尘垢;第五,两腋下忽然汗出;第六,整个天身都变了;第七,性情变得烦躁,不安于本座。这一位天子,自惭形秽之余,运用他的宿命通,观察自己,知道天寿已终,天福将尽,行将堕落鸠夷那国,投胎为猪。他非常害怕,非常恐惧,愁忧不乐,而无法可想。这时候,另有一位天子告诉他说:释迦牟尼世尊,近来正在天宫为母说法,世尊大慈,你何不去求救呢?将死的天子依他的教导,来到世尊的面前,乞求哀愍,请求佛来救他。世尊说:一切的一切,都有无常,生死轮回,在因果律上,是必然的现象,你何苦愁忧呢!天子说:世尊啊!弟子行将堕落而为畜生道中的猪。弟子别无奢望,只求世尊大慈怜悯,赐免我这猪胎的苦恼!世尊说:那么,你可以日行“三皈依”。那位天众依佛言教,随时合掌,至心称念: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这样虔诚恭敬称念三宝名号,经七昼夜的称念,而天寿命终,依正念的力量,投生于维耶离国作长者子。他一出胞胎,即知跪而合掌,称念三皈依。父母亲属,莫不惊为奇怪。后来,七岁的长者子,在路上遇见沙门,激发了他的宿命通,马上劝请父母,准备上妙的供品饮食,请佛世尊以及众僧来到他家里接受供养。”
依这一桩公案来看,天人的寿命虽然很长,但终有完结的时候,但也是循业发现,仍然难免堕落。那么,天上如此,修罗道尤其是人道,也是一样。人生在短短的数十个寒暑之中,为了名、利、财、色的占有,造种种业。将来必定会堕落在六道之中,所以说:“天道、人道、修罗道,乐事少”!《三字经》上又说:
曰声闻、曰缘觉,取灭度,为独乐。
这里是说“四圣法界”了。四圣之中,又先说小乘圣者。“小乘”,又名“二乘”。“二乘”就是“声闻”和“缘觉”。“声闻”,是因闻佛的音声而悟道。声闻中有四果的不同差别,名为“四圣”。四果之前,又有“七方便位”,又名“七贤位”。是进入四圣位的桥梁,又是邻近于四圣,所以名“贤”。
那么,七方便位又是那些方便位呢?那就是:五停心观、别相念住、总相念住、暖、顶、忍、世第一叫七贤位。前面三位又名“三资粮”;后面的四位,又名“四加行”。“五停心”,是从凡夫最初用心的功夫,佛陀的说法,是对病下药的。为那些贪欲心特别重的众生,说不净观。修不净观可以断去内心的贪欲,在修观的时候,首先要观察男女身体的构造,无非是筋骨肉血,五脏六腑,肮脏龌龊,悉皆不净,难看极了。死了之后身体腐烂,最后留下的是一堆白骨。五停心观是对治五种烦恼。如以不净观对治贪欲,以慈悲观对治瞋恚,以缘起观对治愚痴,对念佛观对治我执,以数息观对治散乱。五观修成功了,依次而修四念处(别相念住、总相念住),观身、观受、观心、观法,不净、苦、无常、无我;再进观四谛。依观力的浅深,分暖、顶、忍、世第一,为四加行位。然后,以八忍八智,断欲界八十八使见惑,入“见道位”,证初果“须陀洹”,名为“入流”,谓初入圣人之流,或名“逆流”,是谓逆生死之流。进入初果以后,其所修法仍为四谛,进一步断欲界九品思惑中之前六品,入“修道位”,证二果“斯陀含”。证二果以后,再进一步断欲界思惑中的后三品而证三果,名“阿那含”。“阿那含”,译为“不来”,谓不来欲界受生,而寄居“五不还天”,又名“五净居天”。三果“阿那含”,仍然是观察四谛,进一步断上二界七十二品思惑,而证四果“阿罗汉”。“阿罗汉”,译为“无生”、“杀贼”、“应供”的三义。具足了“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之三明,加“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之三通,名为“六通”,还有十八神变!初、二、三、四果名为“四圣”,而阿罗汉又名“证道位”。
见、思二惑,是指烦恼的粗细不同。而“杀贼”,是指杀烦恼之贼,杀烦恼之贼,则不来三界受生,应受天上人间之供养,故名“无生”与“应供”。现在再讲“缘觉法界”。
“缘觉”的“缘”,是指十二因缘而言。有十二种法,互相为因,互相为缘,辗转生起,使我们的生死永无了期。那么,是哪十二因缘呢?这在前面已有十二因缘的一章,也很详细的讲过了,现在不再说明。缘觉根性的众生,是遇到佛的出世,听闻佛说十二因缘的教法,因而静下来作甚深的观察,对于宇宙、人生的生灭变化,的的确确的如佛所说,从因缘而觉,所以名“缘觉”。《三字经》上说:
“取灭度,为独乐”:这是对声闻、缘觉两种圣者的评语。“灭度”的“灭”是灭去烦恼;“度”是度过了生死苦海,而到达不生不灭涅槃的彼岸。生死、烦恼,就自性清净心上来说,如空华、如水月,等于是遮掩了太阳和月亮的乌云。日月是日月,乌云是乌云,本来就是两回事。而日月是永恒的,乌云是短暂的,乌云虽然遮盖了日月的光明,但一阵风吹来,马上就会烟消云散,日月依旧放着光芒。例如我们大家都乘坐过飞机,如果那个是阴雨天坐飞机,当飞机上升到几万尺的高空,我们就能看到太阳,假如是夜晚还可以看到月亮或星星。我们在地面上因阴雨而看不到日月,是我们的视力不能透过云层以上,所以才有阴晴的差别的幻相。自性清净心,和生死烦恼的关系,也是一样。二乘圣者们“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急求自度入于涅槃,因此,佛陀呵斥他们是“取灭度”。二乘圣者超越三界而了脱生死,没有大悲普济之心,所以又讥刺他们 “为独乐”。《法华经》中将他们比喻为“羊车、鹿车”;而《维摩经》中更呵斥他们为“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就是说声闻、缘觉的自觉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