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教三字经》略讲之三 
寺院介绍
寺院介绍
《释教三字经》略讲之三
发布时间:2024-10-04
  |  
阅读量 :
字号:
A+ A- A

《释教三字经》略讲之三(图1)

经文上说:

迷则凡,悟则圣,真如体,须亲证。  

上文所说:有情的众生世间,大地山河的器世间,大彻大悟的智正觉世间,同样的都是从空性中幻化出来。器世间我们暂且不去说它。有情世间和智正觉世间,为什么有如天和地那样的距离呢?经文上:“迷则凡”,迷之则为六凡,悟则圣,悟之则为四圣。有情世间和智正觉世间的差别,其关键就在一迷一悟的关系。迷个什么呢?迷昧了那“灵明廓彻”的心体;悟又悟个什么?觉悟了这“灵明廓彻”的心体。真如,也是心体的代名词。无有可遣,因为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因为一切法皆同如故。“真”者,不虚妄;“如”者,不变异。所以经文上接着说:“真如体,须亲证。”亲证,就是亲自证悟到自己的真如心体。我们学习了这四句经文,就应该知道更加勤奋修行,以求亲自证悟。

  1. 释迦佛生

    第二大段:释迦佛生。段文字可以分作两节来讲。第一节:指出证悟的人。前面曾经说过,“悟则圣”,悟个什么?那便是亲证真如性体。那么,有谁曾经证悟过,可不可以举出来作一证明?所以,经文上说:

      证者谁,释迦尊。

      这是好的证据。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世尊,在无量无数的劫数以前,就修满了菩萨行门,而亲“证”真如性体,成就了万德庄严的佛果。三界独尊,是贤劫千佛中第四尊佛。经文上又说:

    大悲愿,示诞生。

    下面讲到第二节:释迦尊的八相成道。什么是“八相”呢?一、从兜率天下;二、入胎;三、出胎;四、出家;五、降魔;六、成正觉;七、转法轮;八、涅槃。诸佛的成佛,皆要遵循着这一个规律而出现于世。“大悲愿,示诞生”这两句,上句是说释迦世尊诞生的原因;诸佛因地,皆以大悲愿力而行菩萨道。下句是八相成道中的一、二、三的三相。那么,释尊的诞生,是什么原因呢?“大悲愿”这三个字,可以说是一语道破。因为释迦世尊在无量劫之前早已成佛,为“大悲心”所驱使,怜悯众生的愚迷无智,沉沦苦海而无力自拔,所以才发“愿”到人间来,无生而“示”现有“生”,以大悲心宣说佛法,度一切众生同登彼岸。因此,“示诞生”这一句,包括了从兜率天下、入胎、出胎的三相。释迦应迹,从兜率天退,降迦维罗卫国,父名净饭王,母名摩耶,处胎十月,从右胁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诞生。从这里,我们应该知道,释尊一切的动作皆是为了众生,我们要如何才能报答佛恩,这是我们时刻不应该忘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道理。诸佛出世,皆有八相成道的示现,上文我们已经将八相中的一、二、三相讲过了。向下讲到第四相的出家。《三字经》上说:

      处王宫,求出离,夜逾城,人不知。

      上文“示诞生”的一句,虽然包括了从兜率天下、入胎、出胎的三相,过去的诸佛,在因位上应修的六度万行修到百分之百的时候,都是住在欲界第四兜率天的内院,等待因缘时节,而后下降人间。这就是第一“从兜率天下”。当菩萨在兜率内院的时候,他的地位是一生补处菩萨,又名护明菩萨。那么,什么叫“因缘时节”呢?“因”,就是菩萨的大悲愿力;“缘”,就是父缘、母缘、眷属缘,以及应该得度的众生缘。因缘会聚,就是“时节”。

      因缘时节一到,补处菩萨乘六牙大白象王,辞别了天宫聚会的法侣,选择了以印度迦毘罗国国王净饭王为父、摩耶夫人为母,而降神于摩耶夫人腹中,是为第二“入胎”相。

      摩耶夫人怀了圣胎,月份满足,遵循印度的俗例,应该回到娘家去生产。这时候,在中国是春夏之交,在印度是雨季快要开始的时候。摩耶夫人在回娘家经过的道路旁边,发现一座花园,名蓝毗尼园。虽然是春尽花,仍然觉得是绿叶扶疏,亭台掩映,而且花园里有一株既高且大的木本花,名无忧花,正在盛开。摩耶夫人在侍女们的陪同下,心情愉快,步入园中,感得心旷神怡。于是,夫人看见这棵无忧树以右手攀住无忧树枝,谁知道太子就在这时候从右胁降生了!

      太子生下来就有许多灵异,几乎为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不一样。那么,他有那些不一样呢?第一,太子生下来,就能四方各行七步,而且有宝莲华出现乘足。最近中央电视台报道,巴西有一个女婴诞生后,医护人员正准备给她洗澡,想不到她忽然站立起来行走,这是人间的奇迹。有些人不相信,那你还觉得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在莲花上行走七步,只是传说吗?第二,他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第三,天空中有天人散花、奏乐,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身体。这就是第三“出胎”相。因为有这许多吉祥瑞相,所以净饭王为太子取了一个乳名叫“悉达多”,译成中文“顿吉”,取顿然吉祥的意思。然而,迎接悉达多太子回到迦毗罗国的王宫。

        净饭王刚生了这么一个宝贝儿子,他的欢喜大家可想而知,但是,喜和忧是相对的。这是人之常情,没有儿女的时候,求生儿女;有了儿女,又希望他长寿富贵,一统天下。但是,这不是可以未卜先知的事情,所以,往往生了儿女的人,就会忧喜交织于心。净饭王也是一样,自然不能例外,他就请人给太子看相。

        于是请来了一位善于占卜,名叫阿私陀的仙人,来给太子看相。阿私陀仙人须发皓白,在净饭王的陪同下,他手执拐杖走进王宫,净饭王请仙人抱着太子,很欢喜又仔细地看了个够。但是,当仙人放下太子时,忽然他泪流满面地哭了起来,使得净饭王很为惊讶。仙人揩揩泪水,对净饭王说:“我看太子,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世上少有的庄严相,长大了应该作转轮圣王,不然的话,就得出家成佛。据估计,太子是出家成佛的料。太子成佛后必定说法,广度众生,可惜我年纪已老,来不及亲闻大法,因此感到悲伤!”净饭王从此在心上,就像有了一块石头,而无法放下。心想若是儿子作转轮王,那是他最欢迎的。但万一出了家呢?岂但王位无人绍继,连自己老年的寂寞,也将无法排遣。净饭王非常爱护太子,眼见悉达多太子一天天长大,除读书学艺练武之外,唯有迎合太子的心理,为太子增加种种娱乐的设施;在他十七岁的时候,为太子选择邻国的美女,耶输陀罗为妃。但是,太子对于男女之间这些关系,毫无兴趣,他丝毫没有贪着的表情。太子的唯一爱好,就是静坐沉思,这真把净饭王伤透了脑筋。太子在十九岁的时候,净饭王再也关他不住了。因为太子要求去城外郊游,净饭王很高兴,马上勒令大臣工作人员清除街道,凡是太子所必经的道路,都把它装饰得堂皇严净,断绝行人来往。可是,太子在郊游的时候,偏偏在东门碰上驼腰曲背的老人;在南门遇上呻吟待死、骨瘦如柴的病人;在西门逢到死尸,有人悲伤痛苦流涕。太子问明了原因,知道这老、病、死、苦,是凡夫血肉之躯的人类,没有一个能幸免的。太子于是深深地感到厌离。奇巧的是,太子在北门见到了一个沙门。身披袈裟,一手持着锡杖,一手托着钵,徐步安详,目不斜视。太子立即勒马下来,和沙门交谈了一会儿,才知道沙门就是出家人,出家修行,能脱离老、病、死、苦。太子本来是乘着宿愿为度众生而来的,因郊游时的所见所闻,激发了他的悲心,他回到宫来,只有闷闷不乐地静坐,心想出家。净饭王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心里非常焦急,严防太子出外,派了很多门卫严密看守。太子当然知道父王的厚爱,心想若是抛弃了父王而出家,心中必然有所不忍;同时,也不会获得父王的允许,他真是进退两难。怎么办呢?这就是课文上说的“处王宫,求出离”。

        太子经过了深沉的思考,权衡出得失轻重,他有了一个决定,那便是:出家以求成佛,普度一切众生。否则的话,即使是满足了父王的愿望,自己还不是老死窗下,和草木一样地腐朽。于自己于他人,究竟有什么利益呢?而且,父王的忧虑无非是“恐绝后嗣”,这一点小事,并不是很难解决的事情。因此他利用一个机会,指着耶输陀罗的腹部说道:“却后六年,当生贵子。”说也奇怪,耶输陀罗在这一刹那间,身体上似乎有了一种特异的感觉,从此有了身孕。这样,太子算是对父王有了一个交代。于是,趁着月明星稀的夜半,喊起马夫车匿,牵来一向所乘的白马,太子悄悄地开了宫门、城门,跑到深山里去了。经文上说的,太子“夜逾城,人不知”,为什么守护的人不知呢?是有原因的,原来是净居天诸天人,施了法术,令那些王宫守护的军士彩女们,都昏睡过去,到了夜半,太子知道宫殿的守护和彩女,他们都去睡觉了,立即叫车匿牵马出来,他就带着车匿一起乘马,这时候,四天王捧着马足,逾城而去,当时睡觉的人,连净饭王都不觉知太子出家。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