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冬季雁荡山能仁寺《法华七》念诵功德圆满
2024-12-19
沐浴着清晨的阳光,了法法师一脸专注投入。简单古朴的写字台上,他正用细如发丝的笔尖勾勒着金色的线条。无数个日夜,他潜心佛法与书画,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6月9日,《了法法师书画展》将在南普陀寺法堂开幕。据悉,这是南普陀寺有史以来首位长老个人书画展。而在寺庙里举办个人书画展,这在全国也很罕见。此次展出的书法、绘画作品共60余幅,是了法法师十多年来创作的精华。同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精心编排的 《释了法绘画·书法集》也于近日正式出版,成为厦门佛教艺术史上一件大事。
说起了法法师,南普陀寺则悟方丈给予极高评价:“法师自幼喜爱佛学,志心向佛,生性谦和,淡泊名利,尤其注重佛法教育传统理论的梳理和发扬。法师在潜心佛法之余,爱好书画,多年来在书画上成就突出。”
了法法师是浙江省乐清市人,现为福建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厦门市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任、闽南佛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任、南普陀寺首座、太虚图书馆馆长、浙江省温州市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浙江温州雁荡山能仁寺方丈。
说起与佛教的因缘,了法法师说是受父亲的影响。不过,真正令了法法师立志出家的则是19岁那年。那一年,80岁的爷爷去世,让他知道了生命的脆弱。同一年,伯母和母亲又相继去世。“一年中失去了三个重要亲人,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有了出家的念头。”真正出家则是在他27岁那年,浙江天台国清寺首座静慧法师为其剃度,了法法师在浙江宁波天童禅寺出家。
1981年,了法法师来到南普陀寺依止妙湛老和尚,求学于佛教养正院、闽南佛学院,此后与南普陀寺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30多年来,法师潜心修行,尽心执教于闽南佛学院,在《闽南佛学院学报》、《法音》等刊物上发表的《关于当前僧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等十几篇文章,深入阐述了对佛教思想及教学的认识和观点,在海内外影响深远。
值得一提的是,了法法师在潜心佛法之余,还注重在佛法修行中融入书画艺术,许多精品力作被国家级或专业机构收藏。著作有《梵网经菩萨戒本释义》、《了法法师书画作品集》、《菩提心声》等。
说起自己的书画之路,了法法师笑道:“我从小就对绘画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出家前曾从事过工艺雕刻,出家以后我专修佛法就放弃了绘画和雕刻。直到1997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自己被丰子恺的画所吸引,从此我经常临摹丰子恺、张大千等各种不同风格的画。”
就这样,了法法师在潜心佛法之余,开始重拾画笔,画起心中的佛与大千世界。
3、生活历练 栩栩如生再现画中
说起自己的书画之路,了法法师分享了他的一些创作经历:“外出参学时,我被大自然的锦绣山河和美丽壮观的景象深深吸引,其中甘肃敦煌石窟和古刹名山道场,庄严的诸佛菩萨的造像和壁画以及大量墨宝书画和碑刻,都令我难以忘怀。回来以后,我就利用课余的时间,或禅修诵经之隙,依着兴趣和灵感开始提笔作画,画我心中所要画的诸佛菩萨、庄严人物、秀丽山河、花草树木,画我多年修学过程中的点点感悟。”
导报记者了解到,以敦煌壁画为主题的书画作品,了法法师先后创作了20多幅。日前出版的《释了法绘画·书法集》里,就收录了多幅以敦煌石窟壁画为题材的作品。而6月9日的书画展,也将展示其中代表作品。
难能可贵的是,在获悉敦煌许多书画文物流落到国外后,了法法师专门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参考大量敦煌壁画,让一些遗失的国宝文物,栩栩如生地“再现”画纸上。
除了敦煌壁画主题的作品外,了法法师还创作了许多博大空灵的好作品。他笔下的菩萨像,庄严慈悲,神态各异,令人观之不忘。而其书法作品,更是自成一家。
则悟方丈曾评价他的书画作品说:“从技法上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精髓,又融合了现代画法的元素,兼收并蓄,融会贯通,自成一家。既庄严肃穆,又栩栩如生,望之俨然,接之可亲,使人顿生虔诚之心。”
然而,谈起此次出书和书画展,了法法师坦言,最初喜欢画画,但并没想过出书、办画展。机缘巧合下,则悟方丈看了作品,鼓励他把书画作品印成画册,流通结缘。
对了法法师而言,让更多人了解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才是此次出版书画集和举办画展的初衷。了法法师说:“回头看看这些年点点滴滴的心路历程,也想和更多的朋友分享我作画时体悟到的心念宁静、空灵、专一、正念现前、心生喜悦的感受。”
了法法师进行书法、绘画创作,是个以书画诠释佛法的人,而书画中的清新典雅、超凡脱俗、博大空灵的独特禅意,更是其对佛法、人生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