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44) 
能仁讲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44)
发布时间:2022-08-22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图1)

讲到种福田,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个佛经里的故事:


无贫尊者(即阿那律尊者,又称阿冕楼驮,乃释迦牟尼佛二十一位大声闻弟子之一)在无量劫以前为农夫时,曾经供养过一位辟支佛。当时,他虽然对这位辟支佛进行供养,却并不知道其真实身份。


那时,这位辟支佛住在山上,七天才下一次山,化七家门户的缘。如果这七家之中无人供养,他也就不再化缘,回山而去。


七天以前,这位辟支佛已化不到饮食,皆因当时正值灾荒,家家户户食不果腹,哪还有余粮布施给出家人。故而,七天之后,他再次下山化缘,依然是空钵而回。


无贫尊者当时是个农夫,虽然每天辛勤劳作,却也只能吃得起最不值钱的粗米。这天中午,他看见老比丘没有化到缘,于是生出同情心,说:“您出家修道而托钵乞食,然而如今正值饥荒,无缘可化,太可怜了。您若是不嫌弃这碗粗米饭的话,我就以它来供养您。”辟支佛说:“你肯布施给我真好,我乐意接受你的供养。可是,如果你将这碗粗米饭供养给我,那么你自己又吃什么呢?”农夫说:“我今天不吃不要紧的。”于是,辟支佛就把这碗粗米饭吃下。


吃完后,辟支佛突显神通,现十八变,说道:“我受了你的供养,你以后生生世世再也不会贫穷。”辟支佛为他回向后,随即远去。


此后,农夫仍继续耕田。不一会儿,从田里跑出一只兔子来。这只兔子很是奇怪,直绕着他蹦跳嬉戏,最后竟跳到他的肩膀上不下来。农夫想摆脱它,却没有办法,只得回家而去。


到得家中,他就叫妻子把兔子抓下来。然而,当妻子将兔子抓下来时,原本活脱脱的兔子竟然变成了光耀闪闪的黄金兔。于是,农夫就把金兔的前脚剁下,拿去换钱。虽然金兔的前脚被剁下来,但是没过多久却又复原如初。


有此因缘,农夫不但在此生成为一个富翁,乃至于在此后的九十一劫中都富贵荣华。这就是农夫供养辟支佛而得到的不贫果报。



(图2)



所谓“光目”,乃地藏王菩萨历劫修行中所应化之身,故以菩提心之功德,令目蕴慧光,睛藏神德,号曰“光目”。


所谓“资福”:衣、食、住、行等物乃资助人之生命者,以生活所需之物资助他人以种福,是名“资福”。又,衣、食、住、行等物亦为资佛道修行之外德,施之可助人增修佛道,此福德较前更大。何况以此资生之物供养贤圣,其福更不可限量矣。

 

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问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噉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计其命数,千万复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世尊继续说道:“阿罗汉怜悯光目女一片纯孝之心,为她入定作观,只见光目女的母亲堕落到恶道中,正在受极大的痛苦。阿罗汉就问光目女:‘你母亲活着的时候都造了些什么业啊?她现正在恶道里受极大的痛苦。’”光目女回答:‘我母亲生前有个坏习气,专门喜欢吃鱼、鳖之类的东西,而且特别喜欢吃鱼籽、鳖蛋之类,或是炒、或是煮,放纵地大吃大嚼,所以这一辈子所吃掉的生命成千上万,不知道有多少!尊者!请您发发慈悲,告诉我:究竟用什么方法才可以救度我的母亲呢?’”

 

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塑画形像,存亡获报。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世尊继续说道:“阿罗汉对她十分同情,就为她想了个办法,说:‘你应当至诚恳切地称念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圣号,同时雕塑、彩画这尊佛的形像。这样,无论是死者或生者,都将获得好报。’光目女听了这话之后,马上把自己家中的心爱之物变卖了,用这些钱财来塑画清净莲华目如来的形像,又以种种灯、香、花、烛、食品、幢幡等供养清净莲华目如来,在佛像前恭敬瞻礼,痛哭祈求清净莲华目如来救度她的母亲。”


所谓“志诚”,“志”者,志愿;“诚”者,实德,性命之根,天得之以成天,地得之以成地,人得之而自成。“志诚”,有“信向”之意:“信”者,信三宝力,“向”者,向菩提道也;复有“端心、正意”之意:直趣菩提名“端心”,不求余事名“正意”也。光目女以志诚故,纯孝感天,故得佛现身而救度也。


(图3)

 

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世尊继续说道:“正在午夜之时,光目女忽然梦见佛的金身,金光闪闪,如同须弥山那样高大,辉煌遍照。佛开口告诉光目女:‘你母亲不久就会托生在你家里,出生后,一有饥寒的感觉,马上就会开口说话。’”

 

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世尊继续说道:“后来没过多久,光目女家里的一个婢女就生了一个孩子,还不到三天就会说话。这个孩子低头作礼,悲切啼哭着对光目女说:‘生死都受业力因缘所支配,各人所造的业,各人自己承受。我是你母亲,一直在黑暗的恶道里轮转。自从与你分别以来,几度堕入地狱里受苦。承蒙你供佛、念佛的福力,我方才得以获得投生为人的机会,但也只能做一个下贱人,而且寿命很短,只有十三年,死了以后还得再次堕入恶道中去。你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脱离恶道之苦吗?’”


所谓“稽首”,梵文称“和南”、“婆南”,即敬礼、度我之意。“稽首”,乃古时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之一。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拜庙,拜师,拜墓等,也都用此大礼。又,古印度的礼仪共分为九等形式:(一)善言问候;(二)低头致敬;(三)举手与头齐平,再行作揖;(四)双掌合于胸前,然后鞠躬;(五)单膝下跪;(六)双膝下跪;(七)双手、双膝着地;(八)双肘、双膝及额头着地;(九)全身俯伏于地。




(图4)



往期回顾

#

 了法法师金刚经讲座全集

#

 六祖坛经讲座全集

#

 释教三字经讲座全集

#

 大乘起信论 第23讲(下)

(图5)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