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62) 
能仁讲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62)
发布时间:2022-08-22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二、临终超荐亡灵的方法


或悬幡盖及然油灯,或转读尊经,或供养佛像及诸圣像,乃至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号,历临终人耳根,或闻在本识。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地藏菩萨继续说道:“在佛菩萨像前悬挂幡盖,或点燃油灯,或读诵佛经,或以种种上好供具供养佛像及诸圣者像,乃至在临终之人面前称念佛菩萨或辟支佛的名号,一名一号,清清楚楚地通过临终人的耳根,印在其八识田中。”


所谓“幡盖”,“幡”者,见前文所释;“盖”者,饰以宝玉之天盖,佛菩萨及讲师、法师之高座上所悬之物。“天盖”者,盖佛之顶上以避雨之具,原系天人供养,故称“天盖”。


所谓“本识”,是指一切心识的根本,也是众生身心世界的根本。《唯识了义灯》云:“名本识者,谓是一切法之根本故。”“本识”又名“阿赖耶识”。“阿赖耶识”,译作“藏识”,含藏一切事物种子之义;译作“无没识”,执持其人可受用之一切事物而不失没也;译作“心”,具“积集”及“生起”二义,谓能积集种子,生起诸法也。总而言之,“阿赖耶识”即是指能够集藏分段生死等有漏、无漏法种的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因其内涵深广,佛四十九年说法从不同面向演说和历朝各代翻译版本等诸多因素而有多名,也称为如来藏、本际、涅槃、一切种子识、异熟识等。人间有情具足八个识,眼、耳、鼻、舌、身、意识,和意根(即末那识)合称前七识或七转识,第八识是阿赖耶识。众生在世间之各种活动,系由身、口、意、行,而造作善业、恶业、净业、无记业,造作后即由第七末那识的执著性功能送交第八识——阿赖耶识保存。第八识阿赖耶识保存之业种,由第七识不断地攀缘,配合外境六尘而不断起意造作新业,同时不断收集新业种,如是循环不已。


(图1)


本段经文讲的是众生应如何修福,亦即介绍修福的方法。对于临终之人而言,有六亲眷属为他修福,以此福德因缘作为他此后前行之路的资助,对他的帮助可谓重大;而对于为临终之人修福的六亲眷属而言,他们恭敬供养三宝、一心称念佛菩萨圣号,既是在为将亡者修福,亦是在为自己修福,利己利他,乃是具大功德之善举。


具体来说,修福的方法有很多,本段经文仅是列举出其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做法来教导众生。我们学习《地藏经》,当深研此经之义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以下,我就经中所言之修福方法做些简单的解释:


(一)“悬幡盖”。“幡”乃是佛门的旗帜,悬幡是召集大众听经闻法共修之意。幡幢宝盖是供养具,不宜绣佛菩萨名号,要以自己虔诚心供养才好。没有正法,悬幡幢宝盖只是形式,没有实质内容。现代讲堂悬幡仅是一种象征,皆因今时都市大厦林立,于讲堂或寺院中悬幡并不能为外人所见,自然也就无法起到召集大众听经闻法共修的作用。如今可以用报纸作广告,用电话来传递讯息,也是悬幡之意。“盖”是宝盖,悬在佛像的顶上,其表法的意义是防止污染。用何法防止污染?以讲经说法的方式教导众生修学佛法,践行佛法,时常自省己身,使众生开悟,即是防止污染。于佛菩萨像前悬挂黄色幡盖,可助亡者脱离八苦难,往生十方诸佛之净土。


(二)“然灯”。燃灯供佛始于佛说灯是光明与智慧的表征,是佛门中重要的供养具之一。生者为亡者燃灯供佛,则生、亡两者皆获功德利益。于亡者而言,灯光虽微,却能仗佛慈悲威神之力照破幽冥,蒙此光明佛力加被,能救拔亡者的痛苦,让他在那无尽的幽冥之中得以休息。于生者而言,一般人与学佛之人燃灯供佛,其目的与意义又有所不同。一般人虔诚燃灯供佛,乃是心有所求,故而随其虔诚心的深浅,以及本身福报大小、业障轻重而有不同的感应;而学佛之人本就虔诚念佛,必然会得到弥陀适如其分的护佑与消灾延寿,他们燃灯供佛,只是藉有形的物质来表达无形的感恩之心,所以,这与一般人燃灯供佛,在心情与成效上是有很大不同的。


(图2)


真正的供养在无形的内心,不是有形的物质。经典上说:“自灯明,法灯明。”“自灯明”,以自己本身的佛性为灯、为光明,依靠自己佛性的光明;“法灯明”,法就是佛法,以佛法为灯、为光明,依靠佛法的灯明,照亮己身修行之正途,不依靠其他任何一切,这是一般学佛之人供灯的目的。因为灯本身就是光明,光明象征着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够破除愚痴的黑暗,所谓“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慧能破万年愚”。


我们以灯、以光明来供佛,并不是说佛需要我们为他点灯他才有光明,佛本身就有光明,佛光普照天地,遍满宇宙,充塞法界;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只是藉此因缘提醒自己,要点燃自身的智慧心灯。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是大乘佛法的精髓。于此五浊恶世,学佛之人“然灯”,燃烧自己的智慧心灯,照耀别人;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布施奉献一切众生,方是真正于现实生活中发菩提心、行菩萨道。


《佛说业报差别经》云:“若人奉施灯明,能有十种功德:一者,照世如灯;二者,随所生处,肉眼不坏;三者,人中得于天眼;四者,于善恶法,得善智慧;五者,减除大暗;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转世间,常离暗处;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佛说施灯功德经》云:“若有众生于佛塔、庙施灯明者,得于四种可乐之法。何等为四?一者,色身;二者,资财;三者,大善;四者,智慧。”也就是说,燃灯供佛之人将来可以感得相貌庄严、资财充足,且具备善根和大智慧的福报。


(图3)


(三)“转读尊经”。生者读诵经典,临终之人听闻经典,皆能获无量功德利益,这在前文中皆有提及。佛在世时,三宝具足,我们以佛为师。佛灭度后,我们学佛只有依靠经典,以法宝为师,依教奉行。我们“转读”经典,就是要“转”变我们六道轮回的念头,“转”过来学佛菩萨,“转”轮回心为菩提心,“转”轮回业为菩萨业。故而,我们读经要研究经义,读了要能解,解了方能行。


(四)“供养佛像及诸圣像”。“圣像”就是菩萨像。供养佛菩萨形像有两个意思:一是报恩,如同中国人供祖宗牌位一样,“慎终追远,返本报始”;二是“见贤思齐”,提醒我们要跟佛菩萨学习。


(五)“念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字”。佛菩萨及辟支佛名号的含义深广无尽,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佛的名号是性德,菩萨的名号是修德,性修不二。念释迦牟尼佛是表仁慈清净,念念以仁慈的心对待一切众生,在一切境缘中布施自己的清净心,方是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无量觉,觉就不迷,觉心不动。是故念阿弥陀佛是一心称念,念到极处就得一心不乱,一心是不动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才是真念阿弥陀佛;念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要把自己的慈悲心念出来,方是真念观世音菩萨;念地藏菩萨,要将自己的孝敬心念出来,学习地藏菩萨孝敬的精神,方是真念地藏菩萨。文殊是智慧,普贤是实行。是故,念佛菩萨名号要如是念,方有真功德。若能如是念法,临终之人一历耳根,“闻在本识”,永为道种,功德甚大。


(图4)




#

 

#

 

#

 

#

 ‍大 23讲 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