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75) 
能仁讲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75)
发布时间:2022-08-22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三、宝性如来的殊胜功德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弹指顷,发心归依,是人于无上道永不退转。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地藏菩萨继续说道:“再者,在过去恒河沙劫之前,有一尊佛出现于世,名号为‘宝性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闻此佛之名号,哪怕只在一弹指的时间里发心归依这尊佛,此人即在修行无上正等正觉的道路上获不退转的果报,直至成佛。”


所谓“宝性如来”,“宝性”者,佛性也,乃如来藏之异名。真金在粪秽中,其性不变;如来藏性在众生烦恼中,不失真如清净之性,故云“宝性”。《宝性论》云:“尘劳诸境中,皆有如来藏;下至阿鼻狱,皆有如来身;真如清净法,名为如来体。”真如在烦恼中,名“如来藏”;真如出烦恼,谓之“法身”。依《佛性篇·如来藏品》云,“藏”有三义:(一)所摄之义。真如立于众生之位,则含和合、不和合二门。“和合”者,生一切染法;“不和合”者,生一切净法。一切染、净之法,皆摄于如来之性,即真如,故名“如来藏”。(二)隐覆之义:真如在烦恼中时,为烦恼隐覆如来之性德,而不使显现,故名“如来藏”。(三)能摄之义:真如在烦恼中,含摄如来一切果地之功德,故名“如来藏”。若能于刹那间见此佛性,则必能从性起修,直至成佛。



(图1)


所谓“无上道”,“无上”,即无有更上者;“无上道”,即是成佛之道。


佛因地自利利他,福慧双足,究竟证得清净自性。佛之真如妙性至尊至贵,如稀世珍宝,以世间宝物喻之,故名“宝性”。众生自性本来清净,皆有宝性如来之真如妙性,却为贪、瞋、痴、慢、疑所覆,以致佛性不彰。若闻宝性佛名,弹指之间能发心归依者,即是归依无上正等正觉,当下即是种下菩提善根,必能承大觉之愿力破迷开悟,远离颠倒梦想;将来也必定不退转于菩萨道,乃至最终成佛。


我们修行之人归依三宝,当下即当发菩提心,愿众生亦能如己一般归依三宝。愿众生归依佛以后,皆能承佛力加被,觉而不迷,断惑证真,成就无上菩提;愿众生归依法以后,皆能深入经藏,了知经义,如法行持,正知正见,正而不邪;愿众生归依僧以后,皆能以戒为师,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勤修六度万行,宣说佛法,教化有情。


四、波头摩胜如来的殊胜功德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历于耳根,是人当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况志心称念。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地藏菩萨继续说道:“再者,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一尊佛出现于世,名号为‘波头摩胜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闻此佛之名号,哪怕只有一声经历耳根,那么这个人就可以千世投生于六欲天中,享天人之福报。更何况是至诚恳切地称念此佛之名号,那样获得的功德更是不可限量。”


所谓“波头摩胜如来”,“波头摩”,又作“钵特摩”、“波昙摩”、“钵昙摩”,译作“赤莲华”,其花茎有刺。印度有四种莲:青、黄、赤、白,以红莲为胜,故云“波头摩胜”,梵汉双举也。“红莲华”者,表一切众生之本心也。众生之本心能造万物而不为万物所污,犹如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也。“波头摩胜如来”者,乃一切众生之本心也。


波头摩胜如来具不可思议之功德利益,众生若能“志心称念”,则念念与此佛相应,声声佛号皆能获不可思议之功德利益,获福无量,消罪无量。


小得盈满
(图2)


五、师子吼如来的殊胜功德


又于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一念归依,是人得遇无量诸佛摩顶授记。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地藏菩萨继续说道:“再者,在过去不可说不可说阿僧祇劫前,有一尊佛出现于世,名号为‘师子吼如来’。若有男子、女人听闻此佛之名号,一念之间归依此佛,那么这个人就会于来世得到无量无数诸佛的摩顶祝福,授记他将来必定成佛。”


所谓“师子吼如来”,“师子吼”者,佛在大众中为决定之说而无所畏,如狮子吼而百兽伏也。《大般涅槃经》云:“师子吼者,名决定说。”“决定说”者,是实非权,以名一乘大法也。“一乘大法”者,令一切众生悉皆成佛,非以声闻、缘觉、菩萨为究竟也,乃诸法之实相。佛演说一乘大法,声闻、缘觉、菩萨尽皆喜乐听闻,天魔外道则悉生惊怖。


六、拘留孙佛的殊胜功德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志心瞻礼,或复赞叹,是人于贤劫千佛会中,为大梵王,得授上记。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地藏菩萨继续说道:“再者,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一尊佛出现于世,名号为‘拘留孙佛’。若有男子、女人听闻此佛之名号,能至诚恳切地瞻仰礼拜,或赞叹颂扬此佛功德,那么这个人以此功德,可以在千佛出世的贤劫中成为大梵天王,并获得诸佛授予他将来必定成佛的记别。”


所谓“拘留孙佛”,又作“俱留孙佛”、“鸠楼孙佛”、“羯罗迦村驮”,译作“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谓已断一切惑障也。拘留孙佛为“过去七佛”之第四佛,现在贤劫千佛之第一佛也。《宝积经》云:“过去有佛,曰无量勋宝饰净王如来。其时有转轮圣王住清净大城,名勇群王,王有千子,第一名净意,第千子名意无量。”第一子净意,即拘留孙佛也,第千子意无量,即楼至佛也。此千子即贤劫千佛之前身也。



(图3)



 


七、毗婆尸佛的殊胜功德


又于过去,有佛出世,号毗婆尸。若有男子、女人闻是佛名,永不堕恶道,常生人天,受胜妙乐。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地藏菩萨继续说道:“再者,在遥远的过去世里,有一尊佛出现于世,名号为‘毗婆尸佛’。若有男子、女人听闻此佛之名号(能至诚恳切地称念,一定可以仰仗佛力的护持),永远不会堕入恶道,常常降生在天界或人界中的富贵人家,享受最美好微妙的快乐。”


所谓“毗婆尸佛”,亦作“毗钵尸”、“毗婆沙”、“维卫”等,乃过去庄严劫千佛中之第九百九十八尊佛、“过去七佛”之第一佛,译作“胜观”、“种种观”、“种种见”等。释迦菩萨第三阿僧祇劫满时,遇此佛初修百大劫种相之福,又由赞其佛之精进力,超九劫而成佛,可知此佛出世在九十一大劫之前也。佛教所言之“止观”,“止”即寂止,“观”即胜观。“寂止”指禅定,即如如不动;“胜观”指智慧(无我和空性的智慧),即了了分明。只有寂止而没有胜观,或者只有胜观而没有寂止,都不能断除我执,摧毁烦恼;唯有寂止和胜观双运,方能成就。心为万法之主,观心者,即观察一切也。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心者,永处缠缚。


 


#

 

#

 

#

 

#

  23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