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78) 
能仁讲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78)
发布时间:2022-08-22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一、观众生业道福利的差别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此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蒙佛的威神之力,从座位起身,右膝着地,双手合掌,恭敬地对佛说:“世尊!我观察这六道里的众生,衡量比较他们布施的功德,有轻有重,大不相同。有的是一生受福报,有的是十生受福报,还有的是百生、千生都受大福报。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唯愿世尊为我宣说。”


    布施是一,何故众生所获之功德轻重各异,以致果报各各不同?地藏菩萨以此疑问请佛开示。其实,以地藏菩萨已证等觉菩萨之果位而言,几近无事不知,无事不晓。但他慈悲心切,为令众生实信不疑,因信生解,因解起行,故而借佛金口宣说;又,佛说法须待人问,因此地藏菩萨方便促成;再有,布施功德不可思议,究竟微细道理唯佛能知,故请佛开示。


(图1)


前文之中,我已讲过“农夫(阿那律尊者)仅供养辟支佛一顿饭,即感得九十一劫中尽享富贵荣华之果报”的故事。仅以供养辟支佛一顿饭之功德,即能感得如此果报,当真不可思议。何以如此?农夫贫苦,一顿饭即是其所有,能倾己所有而行布施,且不求回报,是真布施,何况他供养的乃是一位辟支佛,故而能感得如此之果报也就不奇怪了。因此,布施功德之轻重不在所施之物之多寡,而在于心。以三轮体空之心态而行布施,是真布施,纵使只施一针一线,亦得无量功德;反之,若以执著心布施,执著于能施之我,执著于所施之物,执著于受施之人,则非真布施,纵使所施之财以千万计,亦无半点功德。梁武帝于江南建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几十万出家人,所行之事业不可谓不大,达摩祖师却言其无半点功德,即是此理。


当今之世,五浊横流,众生迷而不觉,纵明布施之因果,亦很难真心行持。曾经,有一位修行者听了因果布施的道理,对禅师说:“等我有钱以后,一定广修供养,做一些济世救人的事业。”


禅师答:“等你有钱以后再行布施,那你永远不会有钱,也不会布施。”


修行者问:“为什么呢,师傅?”


禅师答:“因为富有从布施中来呀!”


修行者又问:“我很穷,连饭都吃不饱,该怎么办呢,师傅?”


禅师答:“饿了,等有了再吃。行嘛?”


修行者说:“不行,那还不饿死啊?”


禅师说:“真明白了布施的道理,就不会等。哪怕什么都没有,也会到山上采些鲜花和果子来供养三宝,或用劳动所得进行布施。若是一心等待,人生无常,此时生,不知何时死。要做就不能等。即使一生都没有钱,也努力争取,以此心诚,故能满愿。尽心尽力,以自己的能力而真诚行持。布施是基于世间法的出世间法。真实的布施心出来,如同如来。穷的原因为吝啬,就是只有自我。若想成为大富者,必然要心胸广阔,怀摄天下。无论是什么众生,只要种了富贵之因,必然就会得到富贵之果。因果不择生,如同大地含养万类。等有了钱,未必能真诚供养。佛,要的不是供养,而是因供养而能解脱的你!就是说,一切都是给自己做的。有一块钱,能全部捐出就是满善;有一块钱,说少而不去行善,等真有了一百万,未必会真诚去做。一切都是给自己做,都是利益自己的!真智慧者,不求无因之果;真明白者,信受奉行!”


(图2)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校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此时,佛陀告诉地藏菩萨:“我现在就在忉利天宫法会中,为与会的一切大众,言明阎浮提世界中如何衡量布施功德之轻重,你要仔细用心倾听,我来为你分别解说。”地藏菩萨答言:“我正对此事有所疑惑,很愿意听世尊解说。”


佛慈开听,当众校量布施功德,既是为解地藏菩萨之疑,更是意在教化众生,使明因果布施之理,笃信行持,于布施中得大利益。地藏菩萨既为自己,更为众生尽皆得佛开示而欢喜,故言“愿乐欲闻”。


二、佛回答布施功德的差别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图3)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佛陀告诉地藏菩萨:“在南阎浮提世界中,若有国王、宰相及辅政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碰到那些最低贱、最贫穷的人,以及驼背肢残、耳聋眼瞎、哑巴痴呆等肢体残缺、六根不具的残疾人,能心怀慈悲,屈尊就卑,平易近人,以平等心遍行各处,亲手布施,或让手下人去布施之时,责令他们含笑宽慰受施之人,那么这些国王、贵族等所获得的功德利益,就与供养百倍恒河沙数诸佛的功德别无二致。”


所谓“等”,表示列举未尽,非单经文中列举的“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以慈悲心、平等心布施有不可思议之功德,凡善男信女真心行布施者皆在此列。


本段经文中,佛言布施之时,当“具大慈悲,下心含笑”,则功德无量。所谓“具大慈悲”,即言布施之时,最好是做到三轮体空,唯以一颗大慈大悲之心行善;所谓“下心含笑”,则是说布施之时当心无分别,须以平等心对待受施之人。为什么国王、大臣、长者乃至所有的善男信女,供养这些贫残人的功德这么大呢?因为他们于布施之时,真正做到了“具大慈悲,下心含笑”,将每个受施之人都看成是自己的功德良田,在良田里种下了自己这颗慈悲的种子。将来,待得种子生根发芽,乃至成长为他们心中的“菩提树”,即是他们收获之时。






#

 

#

 

#

 

#

  23讲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