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79) 
能仁讲堂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79)
发布时间:2022-08-22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图1)

佛言布施具无量功德,然而,布施时若无智慧,则功德亦属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得;反之,以般若之智行布施之道,纵然不施一分一厘之财物,亦可得无量功德。《杂宝藏经》云:“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二名‘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颦蹙恶色。舍身受身,得端正色;未来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报。三名‘言辞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出柔软语,非麤恶言。舍身受身,得言语辩了,所可言说,为人信受;未来成佛,得四辩才,是名第三果报。四名‘身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起迎礼拜,是名‘身施’。舍身受身,得端正身,长大之身,人所敬身;未来成佛,身如尼拘陀树,无见顶者,是名第四果报。五名‘心施’。虽以上事供养,心不和善,不名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养,是名‘心施’。舍身受身,得明了心、不痴狂心;未来成佛,得一切种智心,是名第五果报。六名‘床座施’。若见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为敷床座令坐,乃至自以己所自坐,请使令坐。舍身受身,常得尊贵七宝床座;未来成佛,得师子法座,是名第六果报。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使屋舍之中得行来坐卧,即名‘房舍施’。舍身受身,得自然宫殿舍宅;未来成佛,得诸禅屋宅,是名第七果报。是名‘七施’,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

(图2)

佛在《像法决疑经》中说,他入灭之后千年,众生进入像法时期。这个时期乃至以后的众生就都很可怜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虽然勤苦修行,但不懂如来正理,因此所作甚多却获报甚少。许多人虽然也是在做各种善事,但却大多是求名、求利,不然就是要胜过他人(种“修罗”因),因此不是真心布施,求解脱出三界。像法时期以后,不管出家众或在家众竞相到处建寺盖庙,因此寺庙、佛像处处都有,不仅山林旷野或城中马路上有,就连巷子旁、脏臭秽恶之处也都有寺庙、佛像的踪影。寺庙虽多,有很多却任其老旧颓废,无人管理。这时候大家虽花钱盖庙、供养三宝,但对三宝却不生敬重。也就是说,大家虽然花了很多钱在盖庙、斋僧,但却著于功德相,求名、求利、求胜他,贪念布施功德之大小。


佛陀告诫我们,与其盖了一大堆的新庙,又任其毁坏不管,获罪无量,倒不如将一些老旧而破落、毁坏的塔、庙、佛像与经典,重新加以整治、修补,反而功德更大,获福更多。这一点告诫,对已处末法时代的我们,真是一针见血,实在是值得我们深自警惕。


此外,也有众生看到别人布施作功德,为了名声、为了面子,就是倾家荡产也要花大钱来布施,但是当他看到一些贫穷孤苦的人,却对他们百般刁难与呵骂,还把人家赶走,连一分钱都不给。佛陀说这种布施之人,叫做“颠倒作善”、“痴狂修福”,是“不正修福”。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他们花费了大笔钱财,却获福甚少。


佛陀进一步说,如果有人以无量之身供养十方佛菩萨及声闻圣众,不如有人布施畜生一口之食,后者的功德比前者大了百千万倍以上。佛陀更明白指出“布施”的真义,他在许多经典中说到“布施”,主要是希望出家、在家人能修慈悲心,以布施贫穷孤老乃至饿狗。但是很多佛弟子却不解佛意,心有分别,专施“敬田”——佛、法、僧三宝,而不施“悲田”——贫穷、孤老,乃至动物。其实,在这两种福田当中,布施悲田功德同样殊胜。故而,经文中说,布施贫贱之人乃至六根不具者,“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图3)


单就外财布施而言,其表相都是布施身外之财物,但随着你发心不一样,其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当你又要布施盖庙、斋僧、赞助法会、打斋时,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心里,有没有过多的兴奋?有没有要把别人比下去的心?是不是因为别人说这样做功德很大,所以你才肯掏出钱来布施?还是说,你是真心出于虔诚与恭敬,希望因为你的发心,使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帮助与利益而得到解脱?在精进学佛之余,是不是也应该常常让自己好好冷静下来,放松身心,仔细审视在背后推动自己修行的那股动力,到底是“贪”与“慢”,还是一心求解脱痛苦、无明,以及一心为利益天下苍生的所谓“智慧”与“慈悲”?因为只有悲与智双运,才能让你的布施真正具有无量功德,让你真正超脱三界之苦,究竟解脱!


再者,对于真心布施之人而言,福田无处不在,切不可有分别心而好高骛远、舍近求远。父母即是离我们最近、最大的福田。供养父母,即如供养三世诸佛,一样功德无量。纵然是骗子前来行骗,他亦是福田。你对其慈悲布施,不以他是骗子而有分别心,既是在种自己的福田,亦在他的心田上种下一颗慈悲的种子,助他破迷开悟,皆是功德无量之事。


人世间之所有财富,为水、火、王、贼、恶子五家所共有。水者,冲走一切;火者,焚毁一切;王(国法)者,没收一切;贼者,盗走一切;恶子者,败空一切。故而,行布施之时,应特别注意,不做有损害的布施,将来所感得的财富,才不会被盗贼、水、火、国法、恶子所毁坏。

(图4)


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本段经文的大意是:佛陀继续对地藏菩萨说:“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国王等众生,对于那些最贫穷、最下贱,乃至六根不具足的人,能发起慈悲的关爱之心,所以能够得到如此之大的福报。他们在千百个转世的过程中,常常可以得到充足的七宝,更何况是普通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享用。”


本段经文中,佛言行布施时当“发大慈心”,则果报殊胜;反之,则为劣等布施,纵然布施之财物甚多,所得之福报却是极少。太虚大师有云:“布施以度悭贪,所得的果报即财宝丰满,无有贫乏;但施心若不清净,或恶行未能断除,虽有财宝,不能长久享受。若菩萨依十善行而行施,则寿命无夭,眷属和睦,所获财宝最胜无比,无人敢侵夺损害;且为人所爱敬,天龙所护持,以十善施能圆满庄严故,获此大利。如瞋恨心,与人赌气,或为沽名而行布施,或愚痴邪见,应施者不施,不应施者妄施,则倒行逆施,施非圆满,所得的果报亦不究竟。”




#

 

#

 

#

 

#

  23讲 




相关内容